
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傳來重磅消息:美方正式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加征的 10%“芬尼臺關稅",同時暫停 24% 加征關稅及相關調查一年。這一政策調整不僅為雙邊貿易注入暖流,更給歷經關稅考驗的國產儀器企業帶來了兼具挑戰與機遇的發展新局。
關稅壁壘曾是把 “shuang刃劍"。此前關稅加碼期間,進口光譜設備成本飆升 30%-50%,卻意外催化了國產儀器的替代浪潮 ——2024 年國產科學儀器替代率已提升至 37%,政府采購優先政策更讓本土企業加速填補市場空白。而如今關稅松綁,首先直接緩解了國產儀器產業鏈的成本壓力:無論是半導體設備的核心配件,還是醫療儀器的關鍵組件,進口成本的降低都為企業優化供應鏈、提升利潤率創造了空間。某國產機器人企業已通過調整采購策略,借助供應鏈協同使制造成本下降 14%,這正是關稅紅利的生動體現。
更關鍵的是,政策窗口期為國產儀器打開了 “走出去" 的加速通道。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出口儀器類商品已占美國同類進口的 25%,其中醫療儀器出口額在 2025 年一季度同比增長 27%,創下歷史新高。關稅取消后,國產光譜儀、CT 探測器等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進一步凸顯,疊加近年來在技術攻堅上的突破 —— 上海微電子光刻機研發投入增加 30%,國產 CT 設備市場zhan有率劍指 50%,中國儀器正從 “成本優勢" 向 “技術yin領" 跨越。
當然,真正的競爭力從來不是依賴政策庇護。關稅松綁既是機遇也是試金石:在與進口品牌的直接競爭中,只有持續加碼研發、深化自主創新,才能鞏固市場fen額;而借助中美產業鏈協同的契機。企業更需布局多元化市場,在鞏固北美市場的同時,深耕東南亞、歐洲等新興需求領域,構建抗風險的全球布局。
從關稅倒逼下的國產替代提速,到政策松綁后的全球競爭突圍,國產儀器行業的成長軌跡清晰可見。此次關稅調整不是終點,而是中國儀器企業以技術為核、以全球為場的新起點。當成本優勢遇見技術韌性,國產儀器的 “黃金時代",正在開放與創新的雙輪驅動下徐徐展開。
北京吉艾姆作為中國離心濃縮技術領域的ling xian品牌,十年來始終專注于真空離心濃縮儀的研發與制造,是國內該細分領域唯yi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提供商。
吉艾姆的發展印證了一個道理:真正的競爭力從來根植于持續創新。隨著中國離心濃縮儀市場規模持續攀升,生物醫藥、環保監測等領域需求持續釋放,以北京吉艾姆為代表的國產ling軍企業,正以技術為筆、以政策為墨,書寫著從 “國產替代" 到 “國際yin領" 的產業新篇章。在開放與創新的雙輪驅動下,國產離心濃縮技術的全球話語權,正在這樣的突破中不斷夯實。
上一篇:沒有了
